侵权罚3.99亿美元!跨境卖家应如何防范侵权「跨境饰品侵权」
从规则越来越严格,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平台,再到突然获得大量关注的独立站,跨境卖家需要转变的不仅仅只有身份及品牌运营思维,还有至关重要的侵权或反侵权意识。
不少进入跨境电商圈的卖家都是从平台铺货起家,虽跨境电商的崛起能够以轻量化的投入,数据化的运营来创造利润,甚至可以打造全球品牌出海。
但是传统的外贸企业、绝大部分的代工工厂及部分刚入局的中小卖家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侵权或反侵权意识也极其薄弱。知识产权纠纷错综复杂,卖家稍有不慎便酿成严重后果。但侵权并不是完全不可避免,卖家要如何进行自查与避免?
首先,目前被投诉侵权的卖家,主要分为3大类,即:商标侵权、专利侵权、版权侵权。
商标侵权,指侵犯了别人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名称,保护的是品牌名称或设计。因为商标是独立且有显著性的,也是消费者用来区别和区分产品、服务的最直观方式。
专利侵权,指售卖的商品本身侵犯了别人的专利,保护的是产品本身。
在亚马逊上遇到的侵权投诉,基本上都是属于产品外观专利侵权。
最经典的产品外观专利侵权事例恐怕就是Apple起诉三星公司。Apple在发布第一款智能手机iPhone之前获得了多项外观设计专利,而iPhone发布后,三星也发布了一系列外观类似于iPhone的智能手机。
于是,Apple起诉并指控三星侵犯了Apple的多项外观设计专利。陪审团判给Apple方3.99亿美元的赔偿金,这是三星通过销售侵权获得的全部利润。三星提出上诉,辩称判决赔偿的利润应仅限于产品中仅涉及侵权的部件(例如屏幕或外壳),而不是整个产品。
但该裁决仍旧被确认,联邦巡回法院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中判定赔偿的范围并不限于侵权的组件,因为消费者无法与智能手机分开并单独购买这些组件。
版权侵权,指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最常见的版权侵权例子就是某部动漫爆火后,部分服装、鞋帽等企业,未经版权方授权就开始生产该类卡通动漫形象产品,这属于严重的版权侵权。
基于卖家日常运营流程导致侵权的内部原因如下:
而导致侵权的外部原因一部分是因为遭受专业“钓鱼律所”举报,小斑整理了当下的“四大钓鱼律所”,卖家们要注意警惕及防范。
这些钓鱼律所利用法律手段,专职于以知识产权打假,维权为由,向不懂法,触法的卖家下手。再因偏远的开庭地址及极长的打官司时间线迫使卖家放弃维权从而败诉,达到其“钓鱼”效果,“钓鱼”全流程如下图。
卖家需要注意:钓鱼律所不仅仅只有举例的这四家,其他性质的钓鱼机构也存在。最重要的核心还是要避免知识产权侵权,切断被“钓鱼”的风险,让这些“钓鱼”机构无机可乘,那么卖家要如何从内部避免知识产权侵权?
1.做好企业内全员认知提升
·新老员工需定时进行知识产权侵权培训及考核
2. 做好法律风险规避
·采购合同内需明确知识产权条款
3. 获得授权
·理清权利链路,取得最终许可
4. 启用自有知识产权
·提前申请自主商标,版权和专利
5.寻求专业风险防控服务商的帮助
不论是平台还是独立站,侵权都是有着极高风险的行为,小斑建议跨境卖家一定要及时排查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
除了防侵权,卖家也要防“被侵权”,建议独立站卖家及拥有自己品牌的卖家在品牌打造初期就要具备防侵权维护的意识,通过树立自己的知识产权打造品牌壁垒,并且形成一套自有的防护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
相关文章
- 吉利汽车直播卖车「最近的吉利卖车的地方」
- 阿里产业互联网布局「阿里产业链」
- 吉利集团张亮「最好的营销模式」
- 联想y430p玩游戏「大医皇目录」
- 拼多多京东阿里营收对比「电商前三名」
- 吉利销售平台「吉利汽车销售协作平台app」
- 客服外包公司都能给微商提供哪些服务「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
- 南极电商大股东最新持仓「南极电商定向增发」
- 电商公司岗位说明书「电商部岗位职责」
- 大宗商品融资的主要风险「大宗商品贸易模式及风险识别」
- 电商股暴跌「跨境电商怎么了」
- 又一家企业总部落户嘉定了「沃尔沃嘉定总部」
- 最适合年轻人创业,定居的五个城市「最适合定居的城市」
- 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昆明留学生服务中心」
- 2020年电子商务展会「跨境电商展」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就业创业网「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 线上展览优势在哪找「线上教育优势和劣势」
- 我最喜欢的知名人士马云「外交政策十大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