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发现页面应把握好的3种页面类型「发现页面」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还记得妈妈带你第一次进甜品店的慌然无措的心情吗?草莓味好还是巧克力好?蛋糕好还是烤派好?加水果好还是不加水果的好?你觉得就快幸福到爆炸,因为选择如此目不暇接,你也快苦恼到爆炸,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你会最爱哪一款。
然而,我并不是要聊蛋糕...虽然我还是一个月内总有那么几天下班忍不住买回家就着红酒吃下一块蓝莓芝士蛋糕,但我想描述其实是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的心情——APP的发现页面,各种展现形式究竟有什么差别?又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境?
先简单概况下现有的几种发现页面(这里的发现不单指名称叫“发现”的页面,而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所有在APP里面承担用户搜索、引导、探索的页面都可以归为“发现”):
1、微博-“内容种类列表型”,罗列内容种类,仅展现最外层的组织方式微博的发现都是典型的“内容种类列表型”,简洁、高效是最直接的观感,仔细往下看你会发现,每个菜单之间几乎没有内容上的关联,每个菜单背后都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业务板块。
在这里要强调下内容种类和分类的区别。种类,是指完全不同的内容,譬如游戏和购物;分类,则是单一内容下的细分维度,譬如电商的男装和女装。
如果你的产品提供着多个不同种类的内容,每个之间几乎又无法形成联系,如共生、从属、关联等,那么微博的做法显然是最适合的,彼此之间若不能互相帮助,那就不要互相干扰。当然,这种做法相当被动,每个业务几乎没有空间去展示自己,所谓最适合,或许也是最无奈之举。
2、LOFTER-“内容维度/分类引导型”,展现核心内容的不同组织维度,试图引导用户进一步探索LOFTER的核心内容本质上只有一种,即用户发表的内容,不同的只是内容载体(文字/图片/...)。相比上述类型,一种内容有一种内容的优势,你可以用尽一切维度去引导用户探索内容,包括标签/专题/用户/活动等。在这里LOFTER其实用了一种比较节制,更重视效率的方式,每个维度会搭配一定篇幅的内容预览,除此外并没有在继续提供内容瀑布流以供没被转化的人继续浏览,这种方式更适用于有庞杂分类或者维度的内容。
但LOFTER这么做的原因其实挺令人费解,虽然其内容有分类,但其目标用户在无目的浏览的情况下其实界限并不明显,如爱看旅行的人也不介意顺便看看美食、摄影、萌宠,爱看摄影的人也不介意看看绘画、男神、女神,都是一群气质相近的用户,可以同时在多个内容中漫游,彼此并不排斥。这种情况下以“热门/推荐/精选”的方式将适当的内容杂合为瀑布流放在各维度引导板块的下方,以供没转化的用户持续浏览难道会不妥吗?
相关文章
- 快手营收增长「电商一年营业额上亿算多吗」
- 速卖通对比亚马逊「西班牙买什么」
- 快手电商宣布开启直播电商2.0时代「直播年入百万」
- 国际货运中的集运与转运的区别是「官方集运空运和海运的区别」
- 九悟九气九局「九天之气」
- 物流大件分拣工作「快递分拣员累吗」
- 速卖通在西班牙「全球速卖通在国外火吗」
- 盒马鲜生机会「盒马鲜生股价28元」
- 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模式「跨境电商模式的物流方式」
- 西班牙跨境市场热销产品「淘宝品类销量排行榜」
- tiktok的海外竞争「Tiktok跨境电商培训学习跨境卖家的出海赛道」
- 网购没收到货却显示已签收「网购显示已签收但没收到」
- 电商怎么推广引流「在电商平台怎么样去引流顾客」
- 电商防止超卖「蜂鸟配送超时赔付标准」
- 社交电商如何引流「电商网络推广怎么做」
- 电商平台引流方案「自媒体怎么推广引流」
- 电商引流技巧和方法「网店如何引流与推广」
- 电商如何去引流推广「网店如何引流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