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领航
首页外贸学堂 > \\「双面三丝」

\\「双面三丝」

来源:互联网 2024-04-03 19:04:05

黄峥

一、黄峥的A面和B面。

黄峥到底有多牛?

我说一组数字,你感受一下:

1、27岁,黄峥将手里的谷歌股票套现,实现个人财富自由;

2、2010年,黄峥创办电商代运营公司“乐其”,后来“乐其”成为淘系代运营公司中的大玩家;

3、2015年,“乐其”内部孵化出拼多多,仅用了三年时间,拼多多就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最快上市的电商公司;

4、2020年6月,黄峥的个人财富一度超越马云;

5、根据拼多多2020年四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的用户数超过阿里和京东,成为全球电商用户最多的平台。

当然,这只是黄峥的“A面”:A面的黄峥像是一个善战的将军,在商业世界里勇猛冲杀,不断把自己和公司带进更大的战场,赢得更大的胜利。

但这并不是黄铮的全部,他还有属于自己的B面。

去年六月份,黄峥个人身价一度超越马云,眼看就要问鼎中国首富。

这让黄峥“慌了”,他决定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分钱:先是拿出来价值609亿的股份分给团队,以此完善合伙人制度;接着拿出297亿,划转给天使投资人;最后拿出186.5亿成立繁星慈善基金,把钱捐给社会;一下子就分出去一千多亿。

第二件事是分权:去年七月,黄峥先是卸任了拼多多的CEO;到了今年三月,黄峥把董事长的职位也留给了老部下陈磊,自己跑去搞科研了。

除了实实在在的分钱分权,黄峥还减少在公众面前露面:除了拼多多刚成立的时候,黄峥有过为数不多的公开演讲和接受采访;从2019年开始,黄峥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公开采访。

不仅如此,黄峥还似乎有意抹掉曾经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他的个人公众号之前还可以看到,现在已经彻底搜不到了。

就算在拼多多内部,员工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已经感知不到黄峥的存在,他们的最终工作汇报对象要么是 CEO 陈磊或者 COO 顾娉娉,要么接受双线领导。对他们来说,黄峥只是一个符号般的存在。

这就是黄峥的B面。在B面的世界里,黄峥像是一个隐士,不断把自我放小,不断的往后退。

拼多多的高歌猛进,跟黄峥个人的悄然隐退,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在其他互联网公司并不多见。

黄峥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把看似矛盾的A面和B面统一到自己身上,同时又可以保持对公司的掌控力。

所以,如果用三个字概括黄峥,我觉得是:知进退。

二、黄峥的三个财富杠杆。

仅仅知进退,没法让黄铮成为巨富。任何一个巨富的财富积累过程,都离不开卓越的个人能力,以及多重“财富杠杆”的加持。

啥叫“财富杠杆”?简单来说就是个人能力以及财富的加速器和放大器。

黄峥

接下来大圣就跟你聊聊,黄峥在个人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使用或者抓住了那些财富杠杆。

1、黄铮的第一个财富杠杆,叫做专业杠杆。

黄铮出生在杭州的普通工人家庭,但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学霸潜质。12岁那年,黄铮参加奥数得了奖,被推荐去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外是浙江省教育厅直属的重点中学,黄铮也成了那所小学先后九年考上杭外的唯一学生。

在杭外,黄铮收获了两大好处:其一是,他在杭外接触了不少来自精英家庭的同学,让他的视野、思维和见识得以打开;其二是,他直接被保送进浙江大学混合班。

浙大混合班是浙江大学的一张金名片,代表着浙江大学精英教育的最高水平。

在浙大的时候,黄铮也有两大收获:一个收获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选专业好像很简单,但在浙大混合班可并不是这样,因为它采用的是严厉的淘汰制。

前两年不分系,教材用最难的版本,老师用最好的,资源和机会都会往混合班倾斜。每个学期结束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被淘汰,而且淘汰率还挺高。如果两年中你没被淘汰,那么两年结束时你可以选导师、进实验室。

黄铮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留了下来,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

另一个收获是,结识了大佬丁磊。黄铮在浙大的时候,没事爱在网上写点文章,分享一些技术心得,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后来丁磊就是看了黄铮写的文章,觉得很有见地,就找到了黄铮,跟他请教技术问题。

更重要的是,后来黄铮去美国上大学的时候,正是通过丁磊认识了他的人生导师段永平。

段永平很喜欢黄铮,所以黄铮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段永平就已经让黄铮帮他打点一些投资上的事情,同时贴身教给黄铮不少的投资和创业经验;而且,后来段永平把步步高的一块电商业务交给黄铮做,成立自营电商欧酷网,由步步高控股,黄铮正式开始创业。

所以,段永平对黄铮的帮助是全方位的,而且黄铮后来也说:段永平是对我帮助最大的贵人。

让我们反推一下:黄铮能认识段永平,是因为他认识丁磊;黄铮能认识丁磊,是因为他的技术能力以及他爱分享;黄铮拥有技术能力,是因为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黄铮的专业展现,成为他被大佬看见的窗口,并成为他后来进入谷歌的敲门砖。

黄峥

2、黄铮的第二个财富杠杆,叫做创业杠杆。

2007年,黄铮从谷歌辞职以后,在段永平的帮助之下,正式开始创业,他创办了欧酷网。

欧酷网干了三年之后,每年营业额能有6000多万。据说后来黄铮见过一次刘强东,发现自己干不过他。于是黄铮就把欧酷网卖给了谷歌前同事郭去疾。

黄铮转身做了一家电商代运营公司,叫做“乐其”。乐其2009年四月成立,到8月份,就已经有了三家大客户:欧酷、步步高、OPPO。仅用了半年时间,乐其就成为了淘系当时最大的分销商。

乐其成立三年后,发展成为淘宝的“金牌淘拍档”,团队达100多人,年销售额过亿,利润超过1000万。

但是黄铮还是不满足。

2013年,黄铮又在乐其内部孵化了一家游戏公司,叫做:寻梦。虽然这家公司的名字听起来不错,但它出的一些游戏却很黄很暴力,同时也的确很赚钱,每个月能给公司创造百万美元的流水。

连续创业的经历,一方面让黄铮赚到了更多的钱,另一方面让黄峥和团队积累了做电商和游戏的双重经验,也为后来拼多多的横空出世埋下了伏笔。

3、黄铮的第三个财富杠杆,叫做趋势杠杆。

因为经常坐飞机的缘故,黄铮患上了严重的中耳炎,被迫停工休息,没想到这一休息就是九个月。

没事可干的时候,黄铮开始深度思考一些问题:接下来该干嘛?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养病期间,黄铮每天都会玩手机,他发现人们在移动社交APP上所花的时间非常多,但由此产生的电商销售额,占电商销售总额的比例却极低。

这让黄铮发现了新的创业机会。

2015年,黄峥回到公司,开内部孵化一个新项目:利用微信的社交关系做拼团。这个项目名字叫:拼好货,也就是拼多多的前身。

拼好货一上线就爆了。仅用了一年时间,就积累了一亿用户。

拼多多的大获成功,不仅超出了黄峥的预期,也让五环内的精英们惊掉了下巴。

为啥拼多多会如此成功?

从外部来说:第一、它踩中了微信和微信支付的红利,这是拼多多可以腾飞的最重要的外部原因;第二、拼多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差异化战略,没有一上来就剑指阿里和京东的核心业务,所以没有遭到电商巨头的快速围剿,为自己争取了迅速壮大的机会。

从内部来说:第一、黄峥的团队兼具电商和游戏双重经验,多年的经验沉淀在拼多多这个项目上得以爆炸式释放;第二、拼多多基于微信社交链的裂变逻辑,搞出了刀刀见血的“三板斧”:拼团购买、邀请助力和分享互惠。无疑加速了拼多多的腾飞。

整体来说,拼多多能成功,主要是基于内部优势抓住了外部趋势的力量。所以,黄峥后来总结的时候说:以前创业的时候,是七分努力,三分运气;而拼多多的成功,是三分努力,七分运气。

大圣一直说:小富靠努力和专业,也就是利用好专业杠杆;中富靠创业和资本,也就是利用好创业杠杆;大富靠趋势,也就是利用好趋势杠杆。

而回顾黄峥财富积累的过程,你会发现:他不仅用好了这三个杠杆,甚至是把这三个杠杆叠加使用。

所以他成了巨富。

为啥人与人之间的财富有差异?

一方面是出身和能力差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利用财富杠杆甚至多重杠杆的差异。

所以,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杠杆了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外贸领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