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与运营之间的关系「产品运营体系」
如今互联网公司,产品和运营经常是一对“冤家”,运营怪产品普通,没有亮点,而产品怪运营想不到好的营销方法,卖不动货,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想要让一个公司高效运转,产品和运营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才对,如果非要分出一个老大,我只能说,没有答案。如果将产品理解为生孩子,那么运营就是养孩子,你能说谁不重要吗?
1、第一层级:各自为政
这种情况在刚刚创业的小公司反而不太容易出现,最常出现的公司应该是刚刚崭露头角或者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然后效仿大公司做团队细分。设立运营部门,做已有功能的运营或者商业化运营;设置产品部门,专门负责功能创新与用户拉新。它们之间,除非是核心资源上的合作才会有交集,一些专业的问题处理上基本就是各自学习或者部门各自招人来处理。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相互抢活,工作重叠的情况,反而得不偿失。
2、第二层级:生孩子与养孩子
这种情况几乎80%的公司都有,非常简单,非常纯粹:产品把东西做出来了,运营帮忙推广,并且运营在产品设计阶段参与的非常少。产品忙于新功能的设计,运营疲于用户的拉新,弊端就是缺乏沟通,如果人员能力不足的话很可能会消磨工作积极性,但是对适应性和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是一种快速进步的机会。
3、第三层级:有共同KPI目标
这种情况一般是运营和产品拥有同一套KPI体系,目标明确,所以他们会主动并且积极的进行沟通协商。产品在设计阶段会提前告知运营,并且会适当的按照运营的建议调整产品。运营在推广阶段也会反馈推广问题到产品部分,帮助产品进行下一次的改良。不过弊端也是有的,会容易出现抢功局面,毕竟没有明确的被规定哪些是运营工作哪些属于产品范畴。
4、第四阶层:深入合作
深入合作一般意味着成立由运营跟产品组成的项目组,并选定项目负责人。他们明确彼此分工,在产品写需求文档阶段,运营就拥有足够的话语权,童鞋产品也会安排人力专门收集运营需求。他们不仅有共同的KPI,也更经常的开会,汇报彼此的工作进度,了解对方能否满足自己在某个节点的关键需求。
在产品层面,在灰度期是运营主导着编辑器设计,产品童鞋负责前端用户功能设计,当然运营也可以为前端的设计提出优化方案;在运营层面,产品会提出自己的内容更新要求,运营也会告知产品需要那些入口支持。这种关系下的运营与产品,更像一个做事的团队,把一款功能一个项目当作自己的事儿。如果再配合到大公司的资源,应该是最容易出运营成绩的。
这里是《小E谈电商》,欢迎在下面留言互动添加订阅,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问题,我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复。
相关文章
- 西藏春节活动「春节期间西藏网购火热」
- 电商的社群运营是什么「社群电商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社群营销更有优势「社群营销的弊端都有什么」
- 社交电商玩法「社交与社群零售」
- 微盟2020年营收「优壹电商咋样」
- 西藏京东物流园「西藏物流迎来智能升级京东物流100余台机器人仓落地拉萨」
- 做点什么副业不耽误上班能赚点小钱「不上班怎么赚钱怎么生存」
- 二类电商代运营团队「二类电商运营主要做什么工作」
- 职业打假人赚钱吗亲身经历告诉你什么「亲身经历告诉你」
- 职业打假公司靠什么赚钱「打假能赚钱吗」
- 港股中期报告「年度工作业绩及亮点」
- 卖家已成\\「网店职业打假人」
- 电商直播平台的核心功能有哪些「直播电商的本质是什么」
- 职业打假人士「职业打假第一人」
- 「岳阳北大青鸟」电商业务讲解大赛
- 榆林市未来商会「企业家商学院」
- 如何做好二类电商「怎么成为电商」
- 电商分账费用清单一览表「电商账单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