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领航
首页行业资讯 > 梁山七器出土地点「中国十大最恐怖的文物」

梁山七器出土地点「中国十大最恐怖的文物」

来源:互联网 2023-05-22 12:04:00

​大清道光年间(一说为咸丰年间),山东梁山出土了小臣犀尊、太保簋[guǐ食器] 、大史卣[yǒu酒器] 、伯龢鼎、伯宪盉[hé酒器] 、太保鼎、大保方鼎等七件商周青铜器,并称为“梁山七器”。

其中的小臣犀尊、太保簋、大史卣流失海外,伯龢鼎、伯宪盉、大保方鼎等下落不明,目前国内仅存的“梁山七器”之一为太保鼎,现珍藏于天津博物馆。

​太保鼎腹内有铭文“大保铸”三字,“大”和“太”在金文中字形相同,西周至清末,一直有“太保”官衔,故此鼎被称为太保鼎。

太保鼎工艺精湛,纹饰优美,史学价值极高。

铸造者为召公姬奭,是周成王在位时期的重要辅臣。

《尚书》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左右。”

“太保”为西周时期设立的官职,一直沿用至晚清时期。

​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姬诵继位,即周成王,召公姬奭担任太保,周公姬旦担任太师,共同辅佐幼主。

召公的封地在陕以西,他在位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曾在甘棠树下理政。

他去世后,百姓舍不得砍掉那棵甘棠树。

​《诗经》中的“甘棠篇”就是当地百姓纪念召公的颂歌——“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太保鼎等梁山七器出土后,先后在钟某、李山农、丁跋臣、李宗岱、丁麐[lín] 年等藏家手中辗转。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经清史馆总编纂柯凤孙引荐,国务卿徐世昌收藏了太保鼎,藏于弢斋,欣喜之余作《得鼎歌》,赞美大鼎。

太保鼎的铸造者为召公,曾被周成王封为“太保”。

​有趣的是,三千多年后的晚清时期,收藏大鼎的徐世昌也曾被清廷封为“太保”,太保鼎可谓名副其实。

1958年,徐世昌的孙媳张秉慧取出家藏宝物,将太保鼎连同另外三件青铜器全部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后被列入禁止出境的六十四件文物之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外贸领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