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贺系列新作「赤加贺」
祝賀(祝贺),◆慶賀。○[巴金]《三次畫像》:“我祝賀他成功地畫出了他的精神狀態,表現了他的‘愉快’,他的‘勤奮’,他的‘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信心’。”○[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申玉枝]和[張永德]倒沒怎麼回看後坡的風光,只是不時地跟西來的熟人打打招呼,互相祝賀春節。”
中賀(中贺),◆古代臣子上賀表,例有“誠慶誠賀,頓首頓首”或“誠歡誠慶,頓首頓首”一類的套語,表示祝賀。後人編印文集時,每將其省略,夾注“中賀”二字代之。○[宋]人文集中所載賀表,多有其例。○[宋][陸游]《天申節賀表》:“敢即昌期,虔申壽祝。中賀。恭維太上皇帝陛下,宅心清靜,受命溥將。”參見“中謝”。
贊賀(赞贺),◆贊美慶賀。○[唐][韓愈]《楚國夫人墓志銘》:“夫人入門,上下莫不贊賀。”
燕雀相賀(燕雀相贺),◆《淮南子‧說林訓》:“湯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謂燕雀因大廈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慶賀。後用作賀人新屋落成之語。○《北齊書‧盧詢祖傳》:“[詢祖]初襲爵封[大夏男],有宿德朝士謂之曰:‘大夏初成。’應聲答曰:‘且得燕雀相賀。’”
燕賀(燕贺),◆1.謂祝賀新廈落成。○[北周][庾信]《登州中新閣》詩:“徒然思燕賀,無以預鶤翔。”○[唐][崔融]《代家奉御賀明堂成表》:“仰之不逮,雖謝於鶤翔;成輒相歡,竊同於燕賀。”參見“燕雀相賀”。2.猶祝賀。○[唐][杜甫]《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太夫人》詩:“紫誥鸞迴紙,清朝燕賀人。”○[清][朱之瑜]《與安東守約書》之二:“賢契茂明進盛,芳春百卉,故舉此以為燕賀。”
謝賀(谢贺),◆猶感謝。○[元][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二齣:“謝賀老天,可以安居。”
小歲賀(小岁贺),◆古代臣子在小歲日向君親朝賀的禮儀。○《太平御覽》卷三三引[南朝][宋][徐爰]《家儀》:“蠟本施祭,故不賀。其明日為小歲賀,稱初歲福始,罄無不宜。”○《魏書‧高祖紀》:“﹝十五年﹞十有一月……丙戌,初罷小歲賀。”
喜賀(喜贺),◆欣喜慶賀。○[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交盃酒﹞飲訖,擲盞并花冠子於床下,盞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則眾喜賀。”
同賀(同贺),◆共同慶賀。後集體祝人結婚、壽辰等,多於禮品或禮單上寫“某某同賀”。○[唐][王建]《和蔣學士新授章服》:“翰林同賀文章出,驚動茫茫下界人。”
申賀(申贺),◆表示祝賀。○[唐][劉禹錫]有《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詩。○[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胡四娘》:“申賀者,捉坐者,寒暄者,喧雜滿屋。”
賞賀(赏贺),◆舊時新婦進門第二天,送物給尊長親戚。○[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次日……拜尊長親戚,各有綵段、巧作、鞋枕等為獻,謂之賞賀。尊長則復換一疋回之,謂之答賀。”
入賀(入贺),◆入朝慶賀。○《管子‧輕重》:“[齊]之北澤燒,火光照堂下,[管子]入賀[桓公]曰:‘吾田野辟,農夫必有百倍之利矣。’”[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春》:“春日,宰執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
慶賀(庆贺),◆1.慶祝,祝賀。○《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有福事,則令慶賀之。”○《三國志‧魏志‧董卓傳》:“[長安]士庶咸相慶賀,諸阿附[卓]者皆下獄死。”○[唐][柳宗元]《為裴中丞賀克東平赦表》:“無任慶賀踴躍之至。”○《說唐》第三十回:“[咬金]率領眾將,迎接入城,設宴慶賀不表。”○[老舍]《駱駝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錢,還親自去吊祭或慶賀。”◆2.指前來祝賀的人。○[漢][焦贛]《易林‧益之咸》:“官爵並至,慶賀盈戶。”
可賀敦(可贺敦),◆亦省作“可敦”。◆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民族對可汗妻的稱呼。○《北史‧蠕蠕傳》:“號[地萬]為聖女,納為可賀敦。”○[唐][韓愈]《董公行狀》:“先皇帝時,兵部侍郎[李涵]如[回紇],立可敦。”○《舊唐書‧突厥傳上》:“可汗者,猶古之單于,妻號可賀敦,猶古之閼氏也。”○[清][魏源]《聖武記》卷三:“可敦者,[準]部稱其汗之妃也。”
進賀(进贺),◆進獻禮物表示慶祝。○[唐][韓愈]《順宗實錄一》:“諸王親屬進賀,獨皇太子疾不能朝,[德宗]為之涕泣。”
候賀(候贺),◆問候祝賀。○[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筮仕‧四六啟式》:“有候賀上臺啟數首。”
賀正(贺正),◆歲首元旦之日,群臣朝賀。○[唐][黃滔]有《賀正啟》。○[宋][高承]《事物紀原‧正朔曆數‧賀正》:“《通典》:[漢高帝]十月定[秦],遂為歲首。七年,[長樂宮]成,制群臣朝賀儀。○[武帝]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則元日慶賀,始于[漢高祖]也。”○[宋][王禹偁]《除夜寄羅評事同年》詩之三:“郡僚方賀正,獨宿[太湖]稜。”○《東周列國志》第六回:“正值冬十一月朔,乃賀正之期,[周公黑肩]勸王加禮于[鄭],以勸列國。”
賀元(贺元),◆慶賀元宵節。○[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福建‧寧化民風略記》:“至於賀元張燈,飲社上冢,懸蒲競渡,乞巧賞月……中元祀先諸俗,率同[閩]中,亦不异海內。”
賀雨(贺雨),◆1.慶賀久旱得雨。○[宋][蘇軾]《次韻穆父舍人再贈之什》:“游仙夢覺月臨幌,賀雨詩成雲滿山。”◆2.指為慶賀久旱得雨而備辦的筵席。○[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五:“群眾裏有人喊:‘跟着龍王吃賀雨就是幫凶!’”
賀印錢(贺印钱),◆指以祝賀新官到任為名而索取的錢財。○《明史‧姜洪傳》:“[正德]二年遷[山西]布政使。○[劉瑾]索賀印錢,不應。”
賀儀(贺仪),◆猶賀禮。○[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梅》:“彌月,女使[王]盛筵招[黃],[黃]賀儀豐渥。”○《儒林外史》第三回:“弟卻也無以為敬,謹具賀儀五十兩,世先生權且收着。”○《官場現形記》第三九回:“如今再多送你兩百塊錢,就算是我的賀儀。”
賀燕(贺燕),◆《淮南子‧說林訓》:“湯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後以“賀燕”用作祝賀新居落成的套語。○[南朝][陳][陰鏗]《新成安樂宮》詩:“迢遞翔鶤仰,連翩賀燕來。”○[唐][劉禹錫]《奉和裴令公新成綠野堂即書》:“無因隨賀燕,翔集畫梁間。”○[清][姚鼐]《東張橿亭庶子》詩:“柱石佐休明,廈成紛賀燕。”
賀宴(贺宴),◆慶賀的宴會。○[唐][楊汝士]《宴楊僕射新昌里第》詩:“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盡傳馨。”
賀雪(贺雪),◆冬雪為豐年瑞兆,古代群臣每於雪後奉表獻詩祝賀,稱賀雪。○《南史‧宋紀中‧文帝》:“﹝[元嘉]十四年﹞冬十二月辛酉,初停賀雪。”○[唐]李洞《哭栖白供奉》詩:“賀雪已成金殿夢,香濤終負石橋期。”參閱[宋][高似孫]《緯略‧賀雪》。
賀學(贺学),◆祝賀童生通過考試進入縣學。○《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潘保正]替他約齊了分子,擇個日子賀學。”
賀序(贺序),◆文體名。賀人升遷之文。○[清][曾國藩]《復吳南屏》:“後世生日有壽序,遷官有賀序。”
賀信(贺信),◆祝賀的信。○《文匯報》1991.11.23:“[上海市]市長[黃菊]在昨天寫給該公司的賀信中稱贊道:‘十年來,上投公司通過海外多渠道籌集資金……為[上海]的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賀新涼(贺新凉),◆詞牌名。即《賀新郎》。○[宋][蘇軾]守[錢塘]時為官妓[秀蘭]作。詞中有“晚涼新浴”句,故名。後訛作“賀新郎”。參閱[清][徐釚]《詞苑叢談‧紀事二‧蘇子瞻賀新涼》。參見“賀新郎”。
賀新郎(贺新郎),◆1.詞牌名。○[宋][蘇軾]填此調有“乳燕飛華屋”句,故又名《乳燕飛》;又有“晚涼新浴”句,故又名《賀新涼》;又有“風敲竹”句,故又名《風敲竹》。○[宋][葉夢得]詞有“唱金縷”句,因又名《金縷歌》、《金縷曲》、《金縷詞》。○[宋][張輯]詞有“把貂裘換酒[長安市]”句,故又名《貂裘換酒》。調始自[蘇軾],但因後段“花前對酒”句少一字,且格調未諧,故《詞譜》以[葉夢得]詞為正體。雙調,一百六十字,前後段各十句,六仄韻。另有一百十五字、一百十七字諸體。參閱《詞譜》卷三六。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屬南呂宮。北曲字數與詞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賀獻(贺献),◆朝賀貢獻。○《管子‧輕重乙》:“賀獻不重,身不親於君。”
賀喜(贺喜),◆對吉慶之事表示祝賀。○[漢][焦贛]《易林‧大有之解》:“賀喜從福,曰利蕃息,懽樂有得。”○[唐][劉禹錫]《酬嚴給事賀加五品兼簡同制水部李郎中》詩:“雕盤賀喜開瑤席,彩筆題詩出瑣闈。”○[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
賀問(贺问),◆祝賀與省問。借指應酬交往。○《後漢書‧周燮傳》:“不讀非聖之書,不脩賀問之好。”
賀屯(贺屯),◆複姓。○[北周][侯植]以戰功被賜姓[賀屯]。見《周書‧侯植傳》。
賀兔頭(贺兔头),◆[宋][賀鑄]的別號。○[鑄]字[方回]。○[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賀方回]狀貌奇醜,色青黑而有英氣,俗謂之[賀兔頭]。”
賀歲片,◆在春节期间上映的,为了庆贺农历新年而拍摄的影片。○《北京日报》1999.4.10:“今年春节期间,虽然几部贺岁片的成绩不错,但电影市场的整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扬子晚报》2008.12.1:“贺岁片市场历来就是明星们必争的场地,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能够在贺岁片大战中收获颇丰。”
賀歲(贺岁),◆賀年。○[清][查慎行]《六疊前韻答樓村同年》:“陋巷幾家還賀歲,東郊昨日又班春。”○[清][謝文翹]《都門新年詞》之三:“賀歲何曾濫應酬,鄉情寅誼始停騶。”
賀私(贺私),◆祝賀的心意。○[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陞遷‧四六稟啟附》:“薄志賀私,統惟崇鑒。”
賀雙星(贺双星),◆民間傳說農曆七月七日夜牛郎織女相會於天河。習俗以是夕供設花果,穿針乞巧,謂之“賀雙星”。○[清][李光庭]《鄉言解頤‧天部‧星》:“七夕,陳瓜果,祀牛郎織女,謂之賀雙星。”
賀書(贺书),◆慶賀的文書。○[唐][韓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會聯句》:“跋朝賀書飛,塞路歸鞍躍。”
賀壽(贺寿),◆祝壽。○《後漢書‧禮儀志中》:“三公升階上殿,賀壽萬歲。因大赦天下。”○《四游記‧華光鬧天宮燒南天寶得關》:“卻說[東海][李龍王],一日壽誕賀壽,龍宮內排下筵席。”○《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無非拜壽賀壽,祝壽翁的百年長壽。”
賀世(贺世),◆指鳳凰晨鳴。○《初學記》卷三十引《論語摘衰聖》:“鳳有六像、九苞……行鳴曰歸嬉,止鳴曰提扶,夜鳴曰善哉,晨鳴曰賀世,飛鳴曰郎都。”
賀善(贺善),◆祝賀吉慶之事。○《左傳‧文公十五年》:“救乏、賀善、弔災、祭敬、喪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親之道也。”
賀若(贺若),◆1.琴曲名。相傳出於[唐]代琴師[賀若夷],或云出於[隋]代[賀若弼],故名。亦借指[弼]或[夷]。○[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上:“琴曲有《賀若》,最古淡。○[東坡]云:‘琴裏若能知[賀若],詩中定合愛[陶潛]。’以[賀若]比[潛],必高人。或謂[賀若弼]也。考[弼]之為人,殊不類[潛]……余考之,蓋[賀若夷]也。○[夷]善鼓琴,[王涯]居別墅,常使琴娛賓,見[涯]傳。”◆2.複姓。○[北周]有[賀若敦]。見《北史》本傳。
賀瑞(贺瑞),◆慶賀吉祥之事。○[南朝][梁武帝]《停賀瑞詔》:“王公卿士,今拜表賀瑞,雖則百辟體國之誠,朕懷良有多愧。”○[明][高啟]《雪夜宿翰林院呈危宋二院長》詩:“明朝陪賀瑞,銀闕曉光深。”
賀雀(贺雀),◆猶賀燕。○[唐][王勃]《乾元殿頌》:“仙壇遠秘,已多謝於祥鶼;大廈初成,復攀榮於賀雀。”○[唐][李嶠]《為武承嗣等賀賊平後新殿成上禮食表》:“喜遐陬之霧廓,且覿歸牛;欣大廈之天臨,方同賀雀。”參見“賀燕”。
賀慶(贺庆),◆慶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唐][元稹]《敘奏》:“其餘郡縣之請奏,賀慶之常禮,因亦附之於件目。”○《水滸傳》第一○五回:“﹝[王慶]﹞殺牛宰馬,大賞嘍囉,置酒與眾人賀慶。”
賀遷(贺迁),◆慶賀遷都或遷居。○《左傳‧成公六年》:“冬,[季文子]如[晉],賀遷也。”
賀啟(贺启),◆即賀信。○[清][黃六鴻]《福惠全書‧筮仕‧郵稟帖》:“然皆無兩啟俱全者,乃弗獲已而用[鴻]任[郯]賀啟一通,且便于署銜取式。”參見“賀信”。
賀年片(贺年片),◆用以賀年的畫片。○[羅廣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最多的禮物是‘賀年片’,那是小塊的草紙作成的,上面用紅藥水劃上鮮紅的五角星,或者鐮刀斧頭,寫上幾句心裏話。”○[王安憶]《小鮑莊‧話說老秉》:“各刊物、各出版社,紛紛寄發紀念品,賀年片、電影票,互相寄來寄去,十分熱鬧。”參見“賀卡”。
賀年卡(贺年卡),◆即賀年片。○[王曉慧]《美好的祝願‧賀年卡》:“雖是一張小小的賀卡,卻是我濃濃的心意。”參見“賀年片”。
賀年(贺年),◆向人慶賀新年。○[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南京采風記》:“正月元旦至初五日,此數日中,每飯必先祀祖。親戚友朋,互相賀年。”
賀囊(贺囊),◆[李賀]的書囊。○[唐][李賀]天才俊拔,年輕而有詩名。“恒從小奚奴,騎距驉,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從囊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見[唐][李商隱]《李賀小傳》。後因以為典實。○[宋][呂渭老]《好事近》詞:“從此[賀]囊佳製,有新奇題目。”○[明][吳炳]《綠牡丹‧報閨》:“病餘情景,夢殘心事,總入[賀]囊佳思。”
賀梅子(贺梅子),◆[宋]代詞人[賀鑄]的綽號。○[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卷一:“[賀方回]嘗作《青玉案》詞,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清][朱彝尊]《積雨寄賀秀才》詩:“說與[江]南[賀梅子],今年暑雨者邊多。”○[俞鍔]《無題》詩之四:“腸斷爭如[賀梅子],魂銷輸與[鄭櫻桃]。”
賀樓(贺楼),◆複姓。○《魏書‧官氏志》:“[賀樓]氏,後改為[樓]氏。”
賀聯(贺联),◆向人表示慶賀而贈送的對聯。○[梁斌]《紅旗譜》四十:“[張嘉慶]是[張]家的獨生兒子,母親生下他的時候,唱了兩臺大戲,喜幛賀聯擺滿了半條街。”○《新民晚報》1991.10.30:“[滬]上書法名家[胡問遂]欣聞[謝軍]奪魁,喜孜孜寫了一副賀聯:‘玉局繫萬方喜傳[謝氏]終擒鹿,新松高千尺共慶[中華]初主盟。’”
賀禮(贺礼),◆祝賀時贈送的禮物。○《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阮太始]也封了一封賀禮,到門叫喜。”○[魏巍]《壯行集‧走在時間的前面》:“最後,我把我隨手寫的一首小詩抄在後面,算是對您的一件小小的賀禮。”
賀老湖(贺老湖),◆見“賀家湖”。
賀老(贺老),◆1.指[唐][賀懷智]。○[唐][天寶]末樂工,善彈琵琶,世稱[賀老]。○[唐][元稹]《連昌宮詞》:“夜半月高絃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清][吳偉業]《虎丘夜集作圖紀勝因賦長句》:“[賀老]一歌常月下,[泰孃]雙槳即門前。”◆2.[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尊稱。○[唐][張祜]《偶題》詩:“唯恨世間無[賀老],[謫仙]長在沒人知。”
賀蘭仙(贺兰仙),◆即[何仙姑]。傳說中的女仙。八仙之一。○[元][鄧學可]《端正好‧樂道》套曲:“[賀蘭仙]引定[曹國舅],[韓湘子]會造逡巡酒。”參見“何仙姑”。
賀蘭山(贺兰山),◆山名。一稱[阿拉善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邊境和[內蒙古自治區]接界處。○[唐][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宋][岳飛]《滿江紅》詞:“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亦省作“賀蘭”。○[宋][文瑩]《續湘山野錄》:“[嗣宗]也因寫二詩於驛壁,有‘踏碎[賀蘭]石,埽清西海塵’……之句。”○[金][折元禮]《望海潮‧從軍舟中作》詞:“六郡少年,三[明]老將,[賀蘭]烽火新收。”○[明][李夢陽]《胡馬來再贈陳子》詩:“沿邊十城九城[閉],[賀蘭]之山安在哉?”
賀蘭(贺兰),◆1.見“賀蘭山”。◆2.國名“荷蘭”的舊譯。○[清][汪仲洋]《雜感》詩:“[賀蘭][佛郎機],樓船屢捍拒。”◆3.複姓。○[北周]有[賀蘭祥]。見《周書》本傳。
賀客(贺客),◆祝賀的賓客。○[唐][白居易]《初除戶曹喜而言志》詩:“置酒延賀客,客容亦歡欣。”○[明][謝讜]《四喜記‧鄉薦榮歡》:“門首諠譁,想是賀客來也。”○[石三友]《金陵野史‧歲頭年尾雜憶》:“賀客至,先以芹菜、松子、核桃仁等泡茶獻之。”
賀卡(贺卡),◆向人祝賀節日、生日或喜慶之事的畫片。○[王曉慧]《美好的祝願‧賀年卡》:“雖是一張小小的賀卡,卻是我濃濃的心意。”○《文匯報》1990.12.17:“隨着聖誕節、新年、春節的來臨,賀卡熱又在[上海]出現。”○《新民晚報》1991.11.19:“說來令人難以置信,一張小小的賀卡竟使兩位老人萌發愛心。”
賀酒(贺酒),◆表示慶賀的酒宴。○[唐][李商隱]《喜雪》詩:“此時傾賀酒,相望在京華。”○《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這個喫了酒,那個又來喫,足喫了三四天的賀酒。”
賀節(贺节),◆祝賀節日。○《水滸傳》第九三回:“九十二個頭領,及新降將[耿恭],齊齊整整,都來賀節,參拜[宋江]。”○《儒林外史》第二回:“想這新年大節,老爺衙門裏,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來,我怎好不去賀節?”[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南京采風記》:“﹝端午節﹞午刻焚香燭敬神,親友互相賀節。”
賀監(贺监),◆[唐][賀知章]嘗官秘書監,晚年自號[秘書外監],故稱。○[唐][劉禹錫]《洛中寺北樓見賀監草書題詩》:“高樓[賀監]昔曾登,壁上筆蹤龍虎騰。”○[宋][張炎]《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詞:“[賀監]猶狂,還散跡、千巖風露。”○[清][魏耕]《與祁五兄弟泛鏡湖》詩:“湖自[賀監]清,興是二[祁]發。”
賀家湖(贺家湖),◆[鏡湖]的別稱。○[賀知章]退隱鄉里後,[唐玄宗]曾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故稱。○[宋][晁補之]《水龍吟‧別吳興至松江作》詞:“一似君恩賜與,[賀家湖]、千峰凝翠。”○[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會稽][鏡湖]之東,地名[東關],有[天花寺]。○[呂文靖]嘗題詩云:‘[賀家湖]上[天花寺],一一軒窗向水開。不用閉門防俗客,愛閒能有幾人來?’”亦稱“賀老湖”、“賀公湖”。○[宋][沈遼]《寄陸九》詩:“[賀老湖]邊春水生,野陽浮動北風輕。”○[宋][劉克莊]《念奴嬌‧七月望夕觀月》詞:“[董相]林荒,[賀公]湖在,俯仰成陳跡。”
賀家(贺家),◆《新唐書‧隱逸傳‧賀知章》:“[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賀家”本指[賀知章]晚年在[鏡湖]的居處,後亦泛指高人隱士之家。○[明][高啟]《題畫》詩:“落日青山影在沙,[鏡湖]波淨過荷花。雲間樹底參差屋,借問誰家是[賀]家。”
賀黃梅(贺黄梅),◆[宋]詞人[賀鑄]的綽號。○[俞鍔]《寄鐵崖檳島兼柬碧君》詩:“輕薄錯疑[魏蝴蝶],清狂誰識[賀黃梅]。”參見“賀梅子”。
賀函(贺函),◆即賀信。○[毛澤東]《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接到你們的賀函,使我十分愉快和感謝。”參見“賀信”。
賀鬼(贺鬼),◆指[唐][李賀]。○[李賀]詩,奇崛幽峭,艷麗凄清,人稱“鬼才”、“詩鬼”,故稱。○《平山冷燕》第一回:“人人爭[島]瘦[郊]寒,個個矜[白]仙[賀]鬼。”
賀功(贺功),◆慶功。○《禪真後史》第二八回:“就於官廳大排筵席,犒賞大小將士……[劉仁軌]把盞賀功。”京劇《將相和》第四場:“吩咐偏殿設筵,與老將軍賀功。”
賀公湖(贺公湖),◆見“賀家湖”。
賀兒(贺儿),◆複姓。○《魏書‧官氏志》:“[賀兒]氏,後改為[兒]氏。”
賀冬(贺冬),◆慶賀冬至節。○[宋][周密]《武林舊事‧冬至》:“朝廷大朝會慶賀排當,並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遝于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嶽祠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元][馬臻]《至節即事》詩之一:“天街曉色瑞煙濃,名紙相傳盡賀冬。”
賀電(贺电),◆祝賀的電報。○《新民晚報》1991.10.31:“這家報紙同時刊登了[中國]國家體委和體總給[謝軍]的賀電。”
賀刺(贺刺),◆用以祝賀的名帖。○[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三:“有一朝士好為諧謔,嘗云近求得一對,的似有理:‘躁因修賀刺,怒為答空書。’聞者無不大噱。”
賀辭(贺辞),◆亦作“賀詞”。◆表示祝賀的話。○[明][馮夢龍]《情史‧情疑‧遼陽海神》:“須臾,鄰舍雞鳴,昨夜二美人及諸侍女齊到,各致賀詞。”○[周立波]《參軍這一天》:“群眾的歡呼岔斷了賀辭。”如:在畢業典禮上,來賓代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
賀詞(贺词),◆見“賀辭”。
賀彩(贺彩),◆慶賀的彩禮。○《紅樓夢》第二二回:“[賈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頭說:‘快把賀彩獻上來。’”
賀表(贺表),◆歷代帝王有慶典武功等事,臣下所上的祝頌文表。○《南史‧垣崇祖傳》:“[高帝]即位,方鎮皆有賀表。”○[宋][趙昇]《朝野類要‧文書》:“帥守監司遇有典禮及祥瑞,皆上四六句賀表。”○[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冬至》:“冬至郊天令節,百官呈遞賀表。”
賀本(贺本),◆即賀表。○[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二:“[豫]撫任內,恭值乙巳年十月[慈禧]萬壽,先期例進賀本,錢穀友人某君以稿呈畫。”參見“賀表”。
賀版(贺版),◆即賀表。○[宋][樓鑰]《太皇太后箋》:“宮闈再闢,想聞天仗之來;賀版群趨,莫預廷紳之後。”參見“賀表”。
賀拔(贺拔),◆複姓。○[北魏]有[賀拔勝]。見《魏書‧官氏志》。
奉賀(奉贺),◆祝賀。○《後漢書‧桓榮傳》:“[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經,遷越騎校尉,詔敕太子、諸王各奉賀致禮。”○[唐][元稹]《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墓志銘》:“[魏]之人,老者聞見平時多出涕,少者不知所以然,百辟、四方皆奉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三位道:‘我們一定奉賀。’”
翻賀為弔(翻贺为吊),◆《左傳‧昭公八年》:“[游吉]相[鄭伯]以如[晉],亦賀[虒祁]也。○[史趙]見[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可弔也,而又賀之?’[子大叔]曰:‘若何弔也?其非唯我賀,將天下實賀。’”○《戰國策‧燕策一》:“[齊宣王]因[燕]喪攻之,取十城。○[武安君][蘇秦]為[燕]說[齊王],再拜而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卻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對曰:‘人之飢所以不食烏喙者,以為雖偷充腹,而與死同患也。今[燕]雖弱小,強[秦]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與強[秦]為仇。今使弱[燕]為鴈行,而強[秦]制其後,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烏喙之類也。’”後因以“翻賀為弔”為典實。○[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吊》:“及[晉]築[虒]臺,[齊]襲[燕]城,[史趙][蘇秦]翻賀為弔,虐民搆敵,亦亡之道。”
二賀(二贺),◆指[唐][賀德基]、[賀德仁]兄弟。○[宋][王十朋]《會稽風俗賦》:“二[賀]二[虞],蜚聲籍籍;[吳融]十詔,成於俄刻。”○[周世則]注:“[唐][賀德仁],[山陰]人,與從兄[德基]以文辭稱,人為語曰:‘學行可師[賀德基],文質彬彬[賀德仁]。’”
電賀(电贺),◆發電報祝賀。
道賀(道贺),◆表示祝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三回:“闔城文武印委各員,都紛紛前來道賀。”○《孽海花》第五回:“一來告辭,二來道賀。”○[許地山]《凶手》第一幕:“今天是大爺的生辰,特來道賀。”
答賀(答贺),◆[宋]時婚禮習俗,尊長回贈新婚夫婦禮物,謂之“答賀”。○[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尊長則復換一疋回之,謂之‘答賀’。”
稱賀(称贺),◆猶道賀。○[宋][蘇軾]《論擒獲鬼章稱賀太速札子》:“生擒西藩首領[鬼章],宰相欲以明日稱賀。”○[明][郎瑛]《七修類稿‧奇謔二‧神木》:“一夕木自達于途,行聲如雷,巨石為開,膚寸不損,事聞,廷臣稱賀。”○[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二:“真個是家家慶祝,人人稱賀,參加火炬游行的,通合[武漢]三鎮,怕有四五十萬人。”
陳賀(陈贺),◆道賀;祝賀。○[唐][韓愈]《賀雨表》:“無任踊躍之至,謹奉表陳賀以聞。”○[唐][韓愈]《皇帝即位降赦賀觀察使狀》:“謹差[萍鄉]縣丞[李某]奉狀陳賀。”◆补证条目■道贺;祝贺。○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公主歔欷陳賀曰:‘聖人之興,固自天也。’”
朝賀(朝贺),◆朝覲慶賀。○《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唐][韓愈]《石鼓歌》:“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明][唐順之]《請皇太子受朝疏》:“群臣詣[奉天殿]朝賀,禮成,即詣[文華殿]朝賀皇太子。”○[劉征]《鴟鴞的下場》:“小子們,快准備朝賀的盛典,多多准備慶功的酒漿。”
參賀(参贺),◆參拜慶賀。○《舊唐書‧穆宗紀》:“其日,百僚、命婦宜於[光順門]進名參賀。”○《宋史‧職官志二》:“皇太子正席,講讀官迭起如[延英]儀,講罷復位。節朔不受宮僚參賀。”○《水滸傳》第六回:“等他來時,誘他去糞窖邊,只做參賀他,雙手搶住腳,翻筋斗,顛那廝下糞窖去,只是小耍他。”
表賀(表贺),◆上表慶賀。○《東觀漢記‧明帝紀》:“帝令百官採甘露悉會,公卿表賀,奉觴上壽。”○[唐][白居易]《蠻子朝》詩:“入界先經[蜀]川過,[蜀]將收功先表賀。”○《舊唐書‧職官志二》:“國有大事,若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賀。”
班賀(班贺),◆列班慶賀。○[宋][周必大]《二老堂雜志‧告詞用上語》:“[紹興]十二年,太母還宮,百僚班賀。”○《宋史‧禮志二三》:“右僕射[王旦]充[玉][清昭應宮]使,有司按故事,宰相凡有吉慶,百官皆班賀。”
拜賀,◆表示祝贺的敬辞。○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津司以聞,衆咸駭異,以爲光武滹沱之冰無以異此,並於舟中拜賀。”○《祖堂集·大颠和尚》:“皇帝及百寮俱見五色光現,皆云是佛光,百寮拜賀聖感。”○《人民日报》1995.2.6:“狮子在门外舞了一阵之后,才缓缓地进入厅堂拜贺。”
相关文章
- 存量房「上淑生态素土」
- 深南股份总经理「袁峰辉」
- 广发行业领先股票基金270025「广发聚财信用债券a」
- 苏州新区永旺服装品牌「永旺国际购物中心」
- 私募最高收益「募集期基金要不要买」
- 刘銮雄持股恒大成本「刘銮雄炒股」
- 刘銮雄增持恒大7600万股「刘銮雄投资恒大」
- 福建捐款建大学「捐3亿元人民币」
- 新能源车商机「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哪些上市企业」
- 海旅收购海汽的目的「海汽集团免税店」
- 香港人如何在深圳注册公司需要什么材料呢最新「香港人在深圳注册公司」
- 我国国内跨境电商进口业务的通关模式有哪些「跨境电商的通关方式有哪些」
- 贵阳面试机构「贵阳大数据好找工作吗」
- 小红书是跨国公司吗「小红书为什么被下架了」
- 跨境电商的用户群体「跨境电商新趋势」
- 苹果供应商a股公司「增发融资」
- 杭州做跨境电商的都集中在哪里「杭州做跨境电商主要集中在哪里」
- 华侨归国潮「越南华侨难民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