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麦收故事会麦客传奇「一家三代人的说说」
新华社郑州6月3日电 题:一家三代人的麦收传奇
新华社记者刘金辉
3日,200多台大型收割机在河南黄泛区农场的10万亩麦田里纵横驰骋,这些小麦将在5天内收割完毕。几乎同时,远在中亚塔吉克斯坦的黄泛区农场租种的4600亩小麦也开始收割。
从盐碱地到“中原粮仓”,再到耕耘海外,1951年建场的黄泛区农场经历了三代人的奋斗。
85岁的段守明是黄泛区农场第一代垦荒人,他1956年从河南淮阳县来到黄泛区。尽管已经经过几年的开垦,但土地仍然很贫瘠,生活条件也很差。“当时,我们四家人住在一间土坯茅草屋里,四个角各放一张床,用围挡挡起来就算家了。”
但让段守明感到自豪的是,当时他所在的六分场有一台苏联制造的拖拉式联合收割机,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一边割麦一边‘吐’麦粒”。“每到收麦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像过年一样来看收麦,好多小孩子跟着收割机跑,这东西太稀罕了。”
地跨河南西华、扶沟两县的黄泛区农场,系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黄河决堤造成泛滥区。新中国成立时,这里是一片沼泽荒原和沙地,为了开垦这片区域,国家在这里成立了“国营机械化黄泛区农场”,将当时十分紧缺的一些产自美国、捷克、苏联的先进机械分配到了这里,使这里的机械化水平远高于当地农村。
段守明说,仅这一台机器还不够用,遇到天气不好抢收时,还得靠人不分昼夜地用手割,灌包、打包、晾晒哪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这是一年中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时期。
段守明的儿子段富元参加工作已是20世纪80年代,那时农场的拖拉机几乎全是中国一拖生产的“东方红”牌,每个分场都有10台以上大型机械,麦收也变得容易起来。但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农场需要的人越来越少。进入21世纪,许多人开始到天津、河北、新疆等地承包土地,并尝试向国外拓展。
黄泛区农场境外投资部主任翟金中说,作为老牌国有农场,10多万亩耕地难以负担3万多职工的生活,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早在十几年前,农场便开始瞄准海外市场,先后赴非洲纳米比亚、乌干达和东南亚柬埔寨、缅甸等国家考察。2013年,几乎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同时,农场相继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克兰成立公司,并将生产和加工的棉花销往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等国家。
段守明的孙子段林现在是塔中农业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他带领着17名“泛区人”管理着在塔吉克斯坦租种的25000亩土地,主要种植棉花、玉米和小麦。
“4600亩小麦用四台联合收割机10天左右就能收完。”段林说,“尽管黄泛区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从种到加工、从农业到旅游、海内外联动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无论国内、国外,麦收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生产环节,再也无法引起轰动,但我觉得这始终是农场走向远方的根基。”
相关文章
- 华南cio大会2020「第五届华南CIO大会圆满落幕最新跨境电商BI方案首公开」
- 马尾进出口外贸的公司「2021福州跨境电商博览会」
- 马尾重点项目「福厦铁路总投资」
- 电商客服kpi绩效考核表「电商客服kpi考核」
- 市场KPI「中国移动市场部怎么样」
- ST跨境财报「集团财务和子公司财务哪个好」
- 滨江跨境电商「滨江这家民营企业专注双向跨境助力中国智造走出去」
- 最新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2019年a股总市值是多少万亿」
- 滨江电商企业「重点品牌培育」
- 知识介绍电子商务平台支付接口开发原理及流程论文「一个完整的接口请求流程」
- 邢台最新商场「邢台盛世里奥莱」
- 温州银泰五一活动「温州第二座万象城」
- fbi配枪「特工用枪」
- SHA-256哈希算法「Hash函数」
- 新京报通报「反渎职侵权业务」
- 2021年美国最大的30家科技公司「美国100强科技公司」
- 什么是scm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危机」
- 皇马阿森西奥11号「皇马的阿森西奥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