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互联网产品看不上的行业现在却成了\\「互联网干掉了哪些行业」
作为一个互联网大厂的资深产品经理,也是脉脉职言的深度用户,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BAT大厂的产品都在咨询“XX汽车怎么样,已收到offer,要不要接”,“XX汽车发来面试通知,这家公司坑不坑”,“XX汽车和YY汽车,哪家不卷”。
甚至见过一个最牛的帖子:“XX汽车研究院和某跳动的offer,我该接哪个?”一看回复,XX汽车研究院的点赞过百.......
互联网大潮那会儿,产品们都是拿着两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来对比,谁钱多,光环大去哪家,现在怎么一个个跟逃难似的,纷纷涌向他们曾经看不起的传统汽车行业了呢?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衰退期,而中国汽车行业却处在历史最好的上升期。
互联网行业人口红利见顶,一天24小时已经被占满为什么中国很多互联网产品可以迅速规模化,本质上还是吃了人口红利。要知道,一旦dau和mau形成规模,能有一条清晰的商业转化链路,站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上,猪都能起飞。但这两年,似乎这招就不太灵验了。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1年我国岁末全国人口为141260万,相较2020年增加48万人,是近10年来增长人口最少的一年。
在结合互联网发展的态势来看,发展最快的时候是抢占市场的时候,从最早的支付,社交,电商,到后来的打车,买菜,团购。现在每一个互联网能渗透的版图都已经被巨头牢牢占据。
用户一天内只要用上手机,90%的选择在大厂应用上,那些小而美的公司所开发的应用,要么被BAT(阿里,百度,腾讯)和TMD(字节,美团,滴滴)等收购,要么无法快速提升用户规模,最终在亏损中消亡。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上半年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利润总额降幅进一步收窄,研发费用增速稳中有落。中等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4%,增速较1-5月回落0.3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45.4亿元,同比下降6.2%。人口红利没了,领地瓜分完了,剩下的要么吃老本,要么只能开启裁员模式,降本增效。
只要看透了本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不吃香,国企,外企,央企成为他们下一站要去的方向。
汽车行业进入快车道,正在成为大厂产品经理下一站的去处汽车行业原本属于传统制造业,早期的时候并没有互联网产品经理,只有DRE(设计责任工程师)他们更多的是负责整车架构,整车外观内饰,各种硬件的产品定义。这些工种更类似于“匠人”是有一定经验门槛,而且传统燃油车更在意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技术掌握在合资公司的外方手中,中方只能做做调参和代工。
然而一切都随着新四化和新能源车的到来而改变。这里得科普两个概念,新四化即: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新能源车因为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所以就开始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上内卷。而这,却正好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擅长的领域。新造车的创始人普遍是互联网出身,无论是易车网的李斌,汽车之家的李想,还是阿里出身的何小鹏,都将自身的互联网思维融入造车之中。是的新能源汽车也能向互联网一样快速迭代。
对于燃油车来说,中国落后西方国家几十年,而对于新能源车,大家都是平起平坐,从零开始。
2022年1-5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29%的至高点,比亚迪新能源车上半年销量63万,而老牌燃油车销冠纪录保持者一汽大众(含奥迪)也就卖了88万辆。从市值上,特斯拉接近9000亿美元,比亚迪接近万亿元,而大众集团1200亿美元,已然逐渐落后。资本是诚实的,什么代表未来,资本就会在什么赛道捉对厮杀。
结语对于互联网,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已然见顶,挖掘一个新的需求增长点如大海捞针。对于汽车来说,燃油车领域中国落后西方国家几十年,而对于新能源车,大家都是平起平坐,从零开始,汽车又是具备深度壁垒的传统制造业。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放弃擅长的领域,而去探索一场属于汽车行业的新大陆。
相关文章
- 黑猫消费者平台投诉「网购消费者投诉平台」
- 医药行业数字化营销「医药新零售模式」
- 京东自营店铺入驻条件和费用是什么「怎么入驻京东自营?费用是多少」
- 阿里巴巴淘小铺是什么平台「全民小铺」
- 石狮跨境电商政策「进出口跨境电商平台有哪些」
- 电商是社会进步还是灾难「电商对社会的影响」
- 「实践感言物电学院智佳瑞」社会实践感言
- 各车型投诉率「汽车投诉量排名」
- 茅台集团授权电商平台「茅台投放电商平台」
- 中东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怎么样「跨境电商发展动向」
- 关于seo技术规范的一些问答「网站seo设置是什么」
- 小伙创业做电商半年卖出3个亿「电商老板一年挣多少钱」
- 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的特点「网络时代消费者的特征」
- 三只松鼠新品牌「三只松鼠品质问题」
- 比亚迪在国外售价「比亚迪进口车」
- 叮咚买菜营收「叮咚买菜推广」
- 叮咚买菜净利润「营收500亿」
- 物流行业的竞争「物流前景分析」